夏日炎炎,激情似火,汉水之滨,群英荟萃。
去年9月,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在襄召开,来自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四地以及省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大计、共绘蓝图。
近一年来,与会各方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不断推动襄阳都市圈政策体系构建取得新成果、流域生态共治取得新成效、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区域交流合作进入新高度、公共服务共建迈上新台阶。
时值盛夏,各方代表再度聚首襄阳古城,话经验、谋良策、明担当,凝心聚力推动襄阳都市圈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携手同赴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征程。
总结经验 鼓声阵阵扬士气
项目总量388个、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库由四地联合谋划形成,34个交通“硬联通”项目全部开工,十堰、随州、神农架三地32家企业进驻襄阳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3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襄十随神”通办……
7月22日,在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以下简称第二次会议)上,当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代表“群主城市”通报襄阳都市圈建设进展的“成绩单”后,现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部门大力支持下,“襄十随神”四地通力合作,通过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工作落实,聚焦重点任务、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高质高效推动会议安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为襄阳都市圈发展赢得良好开局。
如何进一步总结经验,共同开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第二次会议现场,各地各部门代表依次晾晒发展成果、剖析成功案例、提炼典型做法。
围绕“搭建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健全四地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加强产业协同,上半年,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8.6%。
签订教育协同发展协议,推动“襄十随神”教科研一体化发展,依托与襄阳、随州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合作等方式,神农架林区优质教育资源储备显著提升。
围绕需求、统筹资源,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平台,襄阳都市圈建成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5个新型研发机构,基本覆盖四地各重点产业领域。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当累累硕果接连呈现,团结奋进的方向更加坚定,再接再厉的斗志更加昂扬。
优化方略 锚定目标再出征
区域合作、共创繁荣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如何通过守正创新,更好地顺应潮流、把握机遇,在共谋共建中实现共享共赢?
在第二次会议上,各地各部门围绕《关于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襄阳都市圈“五个分规划”和“三个协同行动”等文件审议稿进行热烈讨论,因地制宜、优化方略,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决策部署、扛牢共建共享襄阳都市圈的政治责任谋大计、献良策。
高效的协同发展离不开要素的畅达流通。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建议,依托襄阳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国家级铁路枢纽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交通运输一体化组织、交通信息数据一体化共享,打造“襄十随神”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开辟“襄十随神”城市群新流通走廊。
紧密的区域合作能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建议,整合四地文旅资源,联合开展旅游品牌协同宣传,共建共享综合旅游信息网络,以联合营销方式提升文旅品牌综合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和消费市场持续升级。
实现突破性跨越,必须立足优势、抢抓风口。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建议,依托十堰、襄阳、随州在汽车制造产业上的雄厚基础,聚焦氢能源商用车商业化,抢占风口、换道超车,为襄阳都市圈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
……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中,襄阳都市圈发展的新蓝图逐步绘就,新征程新阶段的目标方向渐渐清晰。
“襄阳都市圈建设战略机遇有‘天时’、区域发展有‘地利’、互通协作有‘人和’,前景广阔,未来可期。我们要抢抓战略机遇,强化使命担当,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治等方面深化合作,齐心协力推动襄阳都市圈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表示。
明确责任 凝心聚力同奋进
“我们将明确功能定位,主动对接合作,在协力打造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旅游品牌共建共享、旅游客源互推互引,推进南河、堵河跨区域、跨流域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统筹区域综合交通、区域旅游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保联管联控,推动襄阳都市圈战略结出更多硕果。”结束经验分享和意见交流,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冯伟郑重表态,将与兄弟城市一道,肩负起光荣使命,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直以来,得益于省直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兄弟城市的积极配合,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高效落实、稳步推进。如今,在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大家自觉承担好职责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携手奋进。
在第二次会议上,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着眼职能,主动对照齐心谋划的发展方略,扛牢责任、明确任务,压实协同发展的责任链。
加强政策研究,优化完善支持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围绕襄阳都市圈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做好编制规划、跟踪服务、定期调度、动态评估,加快规划发布实施;加快构建“四纵三横一环多支”的高速公路网络,提高普通国省干线的服务能力,加快补齐水运发展短板,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随着外部支持不断夯实、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襄阳都市圈能级跃升的动能更加充沛。
积极对接“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加快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环卫类、危化品类、应急类、文旅类、物流类五类重点车型建立市场化创新联盟;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联合立法和协同治理,健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跨市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探索区域医保卡异地结算机制……随着协同合作日益密切、功能定位逐步彰显,“襄十随神”四地发展的紧密度、协同度、融合度进一步提升。
力量源于团结,成就来自奋斗。在齐心共进、同频共振的和谐氛围中,协同发展的原动力充分激活,共享共赢的硬举措开花结果,一切美好的蓝图也都将变为现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
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三大都市圈发展的部署要求,省科技厅加快推进襄阳汉江流域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实施襄阳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三张清单的方式推进科创项目落地落实。通过重点科创项目的支撑和牵引,已经初步形成了襄阳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一核三城”的创新发展格局。
为加快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省科技厅围绕襄阳都市圈重点产业的具体需求,统筹圈内外的创新资源,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平台,逐步建设了以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转化孵化机构为主体的创新平台组织。湖北隆中实验室实体化运作以来,在高性能陶瓷材料、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新能源电子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襄阳都市圈已建有襄阳、随州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为加快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正在积极推进十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宜城市、丹江口市创建省级高新区,组织实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规划和计划,加快推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全面发展。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以襄阳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以推动科技政策协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用、科技活动共抓为抓手,加快推进襄阳都市圈创新协同、发展联动,引导支持襄阳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创新合作,为襄阳都市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科技部门的贡献。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万丽华:
做好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规划
省生态环境厅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率先探索开展“碳汇+教育”试点,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统筹保障南漳抽水储能电站、襄荆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都市圈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申报襄阳市纳入国家PM2.5及臭氧化学防控“一市一策”,推动南阳襄阳荆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流域联防联治、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构建上下游共治共享链条等。
襄阳小清河、滚河流域已建立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机制,襄阳与神农架、随州与孝感建立了跨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创建,培育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企业、无废乡村、无废城市细胞,大力支持襄阳都市圈城市群推进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建立健全源头严管、过程严管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
在襄阳都市圈建设上,谋划襄阳都市圈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的规划,做好规划编制的跟踪服务,定期调度,动态评估,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加快推进规划发布实施。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星华:
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将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扛牢职责、主动作为、重点发力,全力推进襄阳都市圈农业农村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襄阳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对保障全省粮食供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省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支持襄阳建设高标准农田。
二是支持打造农业强市。支持建设襄州、随县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别是建设襄州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是支持强县工程。省农业农村厅将支持襄阳都市圈做好强县工程试点,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四是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支持襄阳中国有机谷、十堰中国养生谷等建设,聚焦粮食以及生猪、种业等重点产业链,宣传推广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随州香菇等特色产品。
五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支持枣阳、宜城、房县创建农业科技先进县,继续支持科技攻关和乡村振兴。
六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支持襄阳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共同守护好襄阳都市圈的美好生态。
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
抢抓商用车新能源化风口
省经信厅将认真落实全省区域发展布局要求,立足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着眼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着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优势产业协同联动为重点,加强同襄阳都市圈各项工作的跟进对接,推动襄阳都市圈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赋能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抢抓商用车新能源化风口。襄阳都市圈的襄阳、十堰、随州都是我省商用车新能源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发挥襄阳都市圈既有的商用车产业基础优势,在提速换挡期跑出发展“加速度”,成为跨越赶超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合力打造汉十高速新能源示范应用高速路场景建设。襄阳都市圈各城市要统筹汉十高速沿线城市资源情况,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速推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汽车产业新能源应用产业生态。
以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做强制造业支撑、推进一体化协同,引导襄阳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推进产业政策联动、产业集群共建、产业协同创新等,立足把襄阳都市圈打造成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为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重点区夯实基础。
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
做好三个“供给” 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襄十随神”地区完成城建投资370亿元,同比增长38%。下一步,省住建厅将做好三个“供给”,全力服务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政策供给。一是实施“双集中”调研,助推襄阳都市圈做大做强。二是实施强县工程、住建行动,加强襄阳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开展“三做”(做强县城、做特乡镇、做美乡村)和“六大行动”(县城提质聚人行动、好房子建设行动、城乡设施共享行动、流域绿道联通行动、未来场景营造行动和资源运营的盘活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
智力供给。一是做好城市更新,支持各地抓住国家老旧改、危旧改、完整社区建设的机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把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同时,支持襄阳都市圈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支持襄阳市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强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进而在此平台上嫁接智能建造、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等平台,让城市更加“精明”。
财力供给。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老旧小区改造、管网改造、棚户区改造的政策。二是争取银行资金支持。目前省住建厅与国开行、农行和农发行已签订支持城乡发展的3200亿元合作协议,支持各地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等工程项目。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济民:
加大对襄阳都市圈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促消费、强招商、扩开放“三维”赋能,全力服务襄阳都市圈建设。
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提升消费能级。省市联动开展“荆楚购”、消费促进月、“春季焕新购”等促消费活动。支持襄阳都市圈内老字号创新发展。襄阳谷城、十堰张湾确定为2023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加强协同招商,助力都市圈产业发展。推进“三高地、两基地”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大个子”服务襄阳都市圈产业发展。上半年,襄阳都市圈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40个,总金额9190.6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2个。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动都市圈高水平对外开放。印发《2023年湖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作指引》,指导襄阳自贸片区梳理形成第八批制度创新成果49项。推动襄阳片区知识产权案件“简案快办”入选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上半年,襄阳都市圈进出口总值402.2亿元,同比增长13.35%,高出全省平均增幅9.35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7131万美元,已超去年全年。
下半年,省商务厅将加大对襄阳都市圈的支持力度。支持襄阳刘集机场航空口岸2023年内获批首次临时开放,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正式开放;健全襄阳都市圈流通网络,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新建或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县城物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中博会、投洽会、进博会等重点展会,围绕襄阳都市圈城市重点产业链举办专题招商对接、专题招商推介、专题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系列活动,助力精准招商。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晓飞:
加强政策研究 积极向上对接
省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向上对接,全力支持襄阳都市圈建设。
加强政策研究,优化财政激励政策。目前,围绕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三大都市圈发展的决策部署,省财政厅正在联合省社科院开展《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研究》的课题研究,重点是研究提出促进都市圈中心城市发挥辐射、扩散效应的政策措施。同时,对照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的政策目标,正在着手修订完善省财政支持市州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金管理办法,优化促进三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
紧盯政策动态,全力争取国家示范。成功争取襄阳市入选国家2023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城市,2年示范期,可获得中央财政2亿元资金支持。成功争取襄阳市入选第三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3年示范期,可获得中央财政10亿元资金支持。
积极筹集资金,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共筹集各类建设资金283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09亿元、债券资金174亿元,支持襄阳都市圈相关项目建设。安排省级资本金50亿元,支持襄荆铁路、郑万高铁等重点铁路项目建设;筹集资金39亿元,支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相关项目建养;筹集资金11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筹集资金2.8亿元支持城镇市政设施建设、污水治理、“擦亮小城镇”行动实施;转贷政府债券资金105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安排资金4.1亿元,支持襄阳都市圈水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光斌:
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省交通运输厅将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积极支持襄阳都市圈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级物流枢纽和全省枢纽经济发展引领区,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加快构建“四纵三横一环多支”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推动襄阳至宜昌、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支持开展襄阳至信阳、老河口至南漳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
提高普通国省干线的服务能力。建设207国道、440省道、302省道、305省道等一级公路工程,打造中心城区至各县市中心的快速化公路网络。推进316国道、346国道、316省道、335省道等国省干线扩宽改造工程。
加快补齐水运发展短板。推进汉江梯级开发,建设新集枢纽,实施丹江口至襄阳段航道1000吨级整治工程,推进王甫洲1000吨级二线船闸工程。推进唐白河航运开发,打通南襄盆地水运通道,构建“干支通达、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加快现代化港口建设,构建数字化汉江航运信息平台,培育发展汉江航运市场。
完善客货运枢纽体系。逐步构建完善“一主五辅”的襄阳都市圈客运枢纽格局。以“两核(公铁联运枢纽、小河港铁水联运枢纽)、多点”为突破点,完善配套集散设施,强化物流枢纽建设,发挥枢纽集聚功能,推进交、产、城融合发展。
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
率先导入文旅金融三全工程
省文旅厅高度重视襄阳都市圈文旅高质量发展。去年至今,省文旅厅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对襄阳都市圈的旅游企业进行纾困、发放文旅消费券。同时,积极推进襄阳作为文旅产业的优秀城市申报国务院督查激励,推荐襄城区申报首批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南漳县、丹江口市申报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协助随州市举办了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丹江口市举办了“极目楚天 钟情湖北 暑期第一课”研学旅行开课式,反响很好。
下一步,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后,拟在襄阳市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襄阳都市圈率先导入文旅金融三全工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商襄阳都市圈的城市旅游发展大计,协助引进重大文旅项目落户襄阳都市圈,带动襄阳都市圈文旅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此外,省文旅厅将全力推动整合鄂西北优质文旅资源,争取建立武当山建设发展省级协调工作机制,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武当山的游客接待量。未来要打通武当山至兴山的高速铁路,完善鄂西北旅游交通大循环。同时,发挥武当山、神农架核心旅游资源作用,让襄阳都市圈真正成为联通北方地区的旅游集散地,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
将文旅协作纳入整体规划体现了襄阳都市圈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襄阳都市圈坐拥一条汉江,襄荆古道、随枣走廊两个古道,这样的结构决定了它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议认真研究襄阳都市圈文化内涵,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
强化规划引领 提供要素保障
强化规划引领。目前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四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丹江口、老河口、枣阳、广水等需要单独编制规划的16个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并完成公示,正在抓紧审核报批。
充分保障发展空间,服务保障省级战略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建设,划定东津新区城镇开发边界规模61.8平方公里,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强力保障用地,精准保障项目落地。今年以来,“襄十随神”区域共批复用地2.04万亩,累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18万亩。
在“襄十随神”区域推进并实施一批矿山生态修复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为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目前,“襄十随神”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已经上线,21个登记机构实现跨市通办,既促进了要素流动,也为高质量发展、便民惠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包保,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红民:
守牢襄阳都市圈水安全底线
省水利厅将积极支持襄阳都市圈建设,以三个“优先”,不断完善襄阳都市圈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民生水利等体系,全力守牢襄阳都市圈水安全底线。
一是优先推进襄阳都市圈加快现代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荆楚安澜”水网规划环节协调,加快完成市、县水网规划编制,不断优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体系,加快推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长山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并尽早开工。
二是优先推进襄阳都市圈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进一步强化预报预警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针对今年可能出现的旱情,指导科学蓄水保水,全力确保“旱包子”地区粮食稳定高产。
三是优先推进襄阳都市圈做好流域整合,结合水利行业一体化推进都市圈生态清洁小流域、中小河流治理、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等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推进莺河幸福河湖等小河流综合治理,协助开展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维护河湖健康,促进生产生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雷承:
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建设
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交投集团)将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建设,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体现交投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湖北交投集团将进一步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已在襄阳都市圈投资建设了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且正在积极谋划一批新项目,条件一旦成熟,会立即启动。湖北交投集团将以项目为引擎,进一步当好襄阳都市圈建设的城市合伙人。积极服务东津新区建设,包括大力推进汉江生态城各子项目建设,同时做好襄阳华侨城后续建设工作。
湖北交投集团将努力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当好襄阳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先行者。重点打造“襄十随”新能源汽车走廊,进一步完善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加快加气站、换电站建设;依托交通链,加强供应链投资,布局一批物流基础设施,以点成链成网,全力畅通供应链,带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