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落地方面进展如何?
李超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做好“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统筹做好项目筛选、推进实施、督导评估、改革任务落实等工作。同时,有效发挥财政金融、行业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硬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组织各地方和有关中央单位按照要求报送项目,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监督检查的各项要求。
三是加快“软建设”政策出台落地。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四是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对“硬投资”任务,会同有关部门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实施。对“软建设”任务,建立督促落实机制,促进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见到实效。
此外,关于去年我国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李超也作了简要通报,李超表示,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国家发展改革委从资金下达、项目推进和过程监督等全链条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确保增发国债项目既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能发挥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把这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李超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对各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文件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近期,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个方面,优化评估制度顶层设计。在近年来开展一致性评估工作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确定非经济性政策纳入一致性评估的范围,对评估责任主体、评估标准、评估工作流程、评估结果运用等予以明确,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第二个方面,高质量做好评估工作。针对拟出台的各项政策,根据年度宏观政策取向,科学精准评估各类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对受理接受评估的政策,严格按照评估程序征求意见、研究论证、沟通协调,推动各部门根据评估意见不断调整完善政策,确保评估作用充分发挥。
第三个方面,加强评估队伍建设。集中精干力量成立评估工作专班,推动评估机制高效有序运转。推动各个部门不断提升自评估能力和质效,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对相关工作及时给予指导。推动相关方面在政策制定、出台、落实、调整等各个阶段都要保持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提升评估工作的质量效率,创新完善评估方式方法,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促进各方面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 李超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李超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定落实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加大中央投资对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明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同时,推动地方抓紧采取行动,北京等27个省市印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支持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需要指出的是,推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我们充分尊重企业和消费者的意愿,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李超称,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等设备领域,以及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领域,不少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能力、有条件、也有意愿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随着相关政策持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让更多先进设备及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并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引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投入,更加全面深入的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各方面工作。
全国节能宣传周成功举办
5月13日至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李超介绍,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深入交流工作经验,全面启动能效诊断,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多措并举推动能耗强度持续降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节能降碳对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维护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顺应发展潮流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当然,节能降碳工作不会随着节能宣传周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贯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务求实效、持续有力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5月10日至14日,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顺利举行,今年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李超介绍,今年的品牌日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品牌发展大会、品牌博览会以及各类品牌特色创建活动,展示了我国品牌建设的突出成效,亮点纷呈。有三个方面感受比较突出的特点和成效。
第一方面,活动展示了我国品牌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品牌博览会集中展示了近1800家品牌企业在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大国重器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分享了有关地方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最新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第二方面,活动展示了品牌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成效。活动期间,有关企业聚焦衣、食、住、行、用等各领域各环节,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产品,交流分享了一系列服务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不少观众反映,以“国货潮牌”为代表的各类品牌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此外,品牌博览会新设了“美好市集”板块,汇聚了约150家乡村振兴、区域特色、老字号、非遗项目等品牌企业,这些好吃好喝好看好玩的产品吸引了观众体验消费,线下观众人数同比增长超10%。
第三方面,活动展示了品牌建设坚持开放包容、促进共同发展的鲜明特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品牌贡献世界发展,中国市场成就世界品牌。今年的品牌日活动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参与,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负责人、企业家代表等近3000人参加各类活动,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同时,共话全球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