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发改动态
同心合力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省直有关单位发言摘登
信息来源: 襄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30 15:09

编者按:

9月27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三次会议举行。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等14家省直部门负责人齐聚襄阳,话经验、谋良策、明担当,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让“襄十随神”四地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四地将凝心聚力推动襄阳都市圈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携手同赴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征程。


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常贤波:推动襄阳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

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以来,省发改委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会同各地各部门积极作为、同向发力,推动襄阳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完善协调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成为支撑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襄阳都市圈办,共谋划制定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80项。

二是加强资金政策支持。抢抓国家“两新”“两重”等重大机遇,争取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3.8亿元,支持“襄十随神”四地174个项目建设。同时,在2024年省预算内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100万元支持“襄十随神”四地交通互联、创新合作平台等项目建设。今年9月,省发改委组织开展了2024年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评估认定工作,“襄十随”共有7个项目入选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4个项目入选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在铁路建设方面,截至目前,西安至十堰高铁、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已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0%、90%。襄阳小河港区疏港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今年6月建成投用。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成立了高规格的省级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26条省级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扎实推动“襄十随神”四地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走深走实,继续支持襄阳都市圈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东津新区打造“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再上新台阶。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东梅:提供科技支撑?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三大都市圈发展的部署要求,省科技厅加快推进襄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为襄阳都市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襄阳都市圈重点产业技术需求,省科技厅统筹圈内外创新资源,已在襄阳都市圈布局建设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9个新型研发机构、23个中试基地、163个省级以上“双创”平台和16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初步建立了以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转化孵化机构为主体的创新平台矩阵。

为加快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在襄阳都市圈已有襄阳和随州2个国家级的高新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以及1个国家级创新型县、9个省级创新型县(市、区),24个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十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宜城和丹江口创建省级高新区。

为加快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省科技厅按照“地网筑基、天网链接、双向融合、政策赋能”的要求,加快形成“以需定研、供需对接、用户主体、风险共担”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科技创新供需对接效能。截至9月25日,襄阳都市圈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入驻企业4619家,发布需求3187项,成功对接991项。


省经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盛章学:推动襄阳都市圈构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

推动襄阳都市圈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特色化发展,是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五个功能”定位的应尽之责、现实所需。自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成立以来,省经信厅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对接服务,着力推动襄阳都市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区域、全国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取得一定的成效。

省经信厅将在产业协同上再发力。利用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体制优势,聚焦襄阳都市圈“234”先进制造业体系,强化产业链分工和区域协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2大优势制造业集群,释放主导产业带动效能;巩固提升现代食品、纺织服装、现代化工3大基础制造业集群,深夯支撑产业竞争实力;着力培育新能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4大战略制造业集群,激发未来产业创新活力,协同推动襄阳都市圈构建起高能级产业生态圈。

在突破性发展上再发力。积极引导襄阳都市圈对接全省五大优势产业,进一步融入全省统一产业规划,借鉴“三链”工作推进机制,健全高位推进、统筹联动、闭环管理、全周期服务、调度督办等五大工作机制,加快打造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数字经济建设上再发力。发挥数字赋能襄阳都市圈产业碟变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联动,以两化融合贯标和省级示范为牵引,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行动,夯实数字新基建,促进“上云用数赋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都市圈数字经济品牌。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郑可夫:科学配置财政资源 支持襄阳都市圈建设

今年以来,省财政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全力支持襄阳都市圈建设。

着力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整合设立市县高质量发展激励基金,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将都市圈中心城市纳入激励支持范围,目前已按照政策拨付2023年度襄阳市激励资金1亿元,支持襄阳市强心、壮圈、带群、协域。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累计拨付襄阳市中央补助资金4.3亿元,持续推进襄阳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争取中央国债资金40亿元,支持襄阳都市圈实施城市排水防涝项目建设,打造安居环境。

促进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省级继续预留专项债券额度200亿元,支持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襄阳都市圈工业基础良好地区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引导各地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谷城县再生资源产业集群、枣阳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奖励。

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省级铁路资本金50亿元,支持襄荆铁路、郑渝高铁等重点铁路项目建设,拨付襄阳都市圈相关地区交通专项资金49亿元,支持圈内“瓶颈路”“断头路”等国省干道相关项目建养,促进襄阳综合交通发展。

支持推进流域生态共治。安排资金5亿元,支持襄阳都市圈水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和激励市县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基地建设。

下一步,省财政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科学配置财政资源,继续大力支持襄阳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


省自然资源厅专职副总督察文峰:构建规划体系 强化要素保障

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推进襄阳都市圈发展工作,部署开展“九大战役”,采用月报告、季调度、年考核的方式推进,开展上门服务,推动襄阳都市圈建设成势见效。

构建规划体系。一是推进省域战略规划编制实施,配合开展《湖北省域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支持襄阳都市圈“1+5+10”的发展构架,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襄阳都市圈,增强襄阳都市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建设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二是指导都市圈市县修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在充分对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落实省、市战略规划基础上,指导襄阳都市圈所有县市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三是组织实施“一村一图”编制和送图下乡工作,实现行政村“一村一图”全覆盖,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强化要素保障。实行土地跟着项目走,精准保障项目落地。襄阳都市圈内市县用地计划和重大项目耕地占补指标不足的,全部由省级统筹保障。2023年至今,服务襄阳都市圈重大项目3.26万亩用地全部获得国家批复,保障了城镇建设空间发展需求,支持襄阳都市圈优化城镇开发边界。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此次会议精神,精准对接,在规划管理上充分满足襄阳都市圈发展需求,在要素保障上应保尽保,在全域国土整治、生态修复、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等资金项目上重点倾斜。


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刘成付:强化联防联控?守护美丽生态

一年多来,省生态环境厅从夯实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坚持科学治污等方面,积极推进都市圈生态文明建设。

夯实顶层设计。推动建立襄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联席会议制度,在大气联防联控、流域治理、信息共享、监管执法、示范区建设、协作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

坚持规划引领。建立科学合理、责权清晰的都市圈发展规划方案,制定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和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文件,为都市圈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措施、要求。

坚持绿色低碳。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实施《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襄阳市成功申报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支持谷城县、南漳县、保康县率先探索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指导襄阳高新区入选国家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坚持科学治污。指导襄阳市出台《南襄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行动》《襄荆荆宜传输通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实现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全线协同。构建完善了上下游共治共享链条,汉江(十堰—襄阳段)、南河、唐白河等流域均建立并高效运行了联防联治机制。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共保联治规划实施,落实都市圈发展机制生态环境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都市圈大气联防联控,统筹流域治理,加强城际交流协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洪盛良:推动襄阳都市圈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省住建厅围绕提升襄阳都市圈发展的城市品质和风貌、加强都市圈发展的城乡建设底板、推进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互担共保的民生居住保障、培育协同一体的建筑市场环境、打造数字城乡新样板等方面,专项研究工作任务清单,为襄阳都市圈发展建设提供明确的工作路径和项目支撑。

支持“襄十随神”狠抓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强县工程、供应链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坚持城建项目月调度,指导以襄阳为重点开展城市生活污水直排专项整治,推进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推进搭建住房供应链平台和房地产新模式的探索,支持襄阳开展省级智能建造城市试点,认定一批试点企业或试点项目。

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推进襄阳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首期成果验收,帮助指导十堰、随州、神农架开展数字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省级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研究全省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为“襄十随神”城市数字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积极支持开展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加快历史建筑的挂牌和测绘建档工作,开展文化利用;积极指导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协调对接住建部,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抢抓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和超长期国债政策支持机遇,系统谋划地下管网和设备更新,与韧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智能建造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加强统筹调度,努力推动襄阳都市圈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石先平:全力支持襄阳都市圈交通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襄阳都市圈共有“硬联通”项目48个,其中已经完成34个,14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至此,“襄十随神”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772公里。十堰至巫溪高速公路郧西鲍峡段、溢水镇坪段,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此外还有11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今年还将开工3个项目。

全力推动水运发展。唐白河航运工程自2021年开工以来,目前进展顺利,今年,该项目已经落实交通运输部下达的补助资金1.5亿元,预计年底还将获得补助资金3.91亿元。汉江丹江口至襄阳段不衔接段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王甫洲二线船闸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此外,还编制完成了汉湘桂水运大通道湖北段实施方案。

积极回应主动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麻安高速李庙互通项目纳入新增项目库,组织了技术审查。襄阳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向交通运输部申报,同时推进服务多式联运项目建设。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国荣:推动水网体系建设 抓好河湖管护

自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以来,省水利厅认真落实、积极谋划,在推动水网体系建设、防汛抗旱减灾以及抓好河湖管护等方面,全力支持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推动水网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省水利厅指导襄阳都市圈加强与省级水网衔接协调,支持加快实施鄂北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长山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十堰做好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以及神农架林区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重点工作,全力支持都市圈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申报国债资金。

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坚决守住水安全底线。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缺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等“四不”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防御。进一步支持襄阳都市圈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水害灾害防御能力。

抓好河湖管护工作,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指导襄阳都市圈落实第8号省河湖长令,持续强化河湖长制,全面加强河湖管护,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大力开展河湖问题整治,稳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支持指导襄阳都市圈统筹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河道采砂管理、遥感图斑核查整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水质保护等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志勇:守牢两条底线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自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以来,省农业农村厅认真对照任务清单,科学谋划,强化措施,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进都市圈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在重点产业发展上加大支持力度。围绕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打造绿色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建设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襄州和随县),重点支持建设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水稻、香菇和生猪),重点支持建设国家级产业强镇15个。

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2023年以来,优先安排襄阳都市圈建设高标准农田140万亩,其中新建73万亩、改造提升67万亩,已累计下达项目资金30亿元。

在支农项目上加大支持力度。2023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围绕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现代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支持襄阳都市圈支农项目资金达到121.7亿元。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支持襄阳都市圈农业农村发展列入正在编制的湖北省农业现代化规划重点内容,全力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襄阳建设国家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襄阳玉米试验基地等,支持建设湖北省肉制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推进襄阳都市圈肉制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刘道伟:支持襄阳都市圈扩大开放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充分发挥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推进“三高地、两基地”精准招商,先后助推引进一批好的项目落户“襄十随神”四地,助力襄阳都市圈产业能级提升。

2023年以来,省市联动开展了一系列的“荆楚购”、消费促进月活动,配发了多轮消费券,助推“襄十随神”四地开展消费提升工作。今年1至8月,“襄十随神”四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共计2729亿元,同比增长4.8%。同时,襄阳都市圈的开放能级和开放型经济质效不断提升,外贸稳定向好。今年1至8月,“襄十随神”四地实际使用外资达4153万美元。

近年来,省商务厅指导襄阳自贸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有的改革经验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指导十堰获批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服务构建襄阳都市圈协同开放大局,成功争取到了襄阳刘集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临时开放。同时,支持“襄十随神”四地建设多层次的商业体系,支持创建了一批省级示范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完善“襄十随神”四地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建设,改造了一批县域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助力构建“平台+通道”物流体系,打造襄阳区域物流枢纽,提升了襄阳都市圈全域的实力。

接下来,省商务厅将继续支持襄阳都市圈的扩大开放,特别是支持襄阳刘集机场正式对外开放。同时,培育消费升级新动能,支持襄阳都市圈招商引资强产业,持续推动能级提升。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昌华:政策上倾斜 资金上扶持 行动上支持

省文旅厅明确责任分工,围绕襄阳都市圈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从政策上倾斜、从资金上扶持、从行动上支持,推动襄阳都市圈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襄阳都市圈文旅市场服务质量。持续优化文旅市场营商环境,引导市场主体严把服务质量关,全力推进襄阳都市圈入境旅游便利化专项工作。

加强襄阳都市圈旅游精品开发和品牌推广。依托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加大文旅资源开发力度,指导推荐襄阳都市圈6个项目进入“专精特新”项目库,其中5个项目列入2024年中央预算投资计划。持续丰富旅游市场优质产品供给,推出7条跨区域旅游线路。将神农架,十堰武当山,保康尧治河、六柱垭,随州大洪山纳入2024年湖北省十大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向外推广。

持续做好襄阳都市圈核心文旅产品宣传推广工作。依托湖北文旅新媒体矩阵和省级媒体资源,加大资源产品和线路推荐。制作了都市圈文旅宣传片、手绘地图、旅游攻略等宣传品,以举办大型文旅活动为契机开展“襄十随神”四地宣传联动。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对达到人次、场次要求的文旅促消费活动,给予相关市场主体资金奖励。

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切入点,助力襄阳都市圈宜居环境打造。指导襄阳都市圈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联动协作机制的作用,打造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襄十随神 文旅走亲”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已经常态化开展,服务效益凸显。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江中三: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省卫健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融入襄阳都市圈的区域发展布局之中。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襄阳都市圈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积极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济襄阳医院纳入国家第五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畴;支持十堰太和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十堰中医院、随州中医院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支持创建国家重点专科,“十四五”以来,襄阳都市圈获批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支持襄阳都市圈县乡村一体化县域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开展县域医共体设备标准化和提质达标行动,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导向,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圈内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对CT、核磁、DR、DSA等10类医疗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提升县域医学检验、心电诊断、医学影像等设备配置水平。推进县级三级医院建设,2026年实现三级医院县域全覆盖。

推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夯实市、县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圈内各县(市、区)95%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推进远程医疗常态化运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功能。全面推进圈内检验检查结果共享、调阅、互认等工作,促进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跨区域共享调阅全覆盖。

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襄阳都市圈9家医疗机构纳入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扩面试点,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并落实奖补资金3500万元。


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余彬: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

湖北交投将发挥国企引领带动作用,坚定不移当好襄阳城市合伙人,围绕交通枢纽建设、物流枢纽提升、东津新区优化提质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湖北交投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主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拟开工的襄宜高速襄阳段、房五高速神农架段、房县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实现项目落地实施。高标准推进十巫北高速、十巫南高速、随信高速湖北段等在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襄阳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汉江生态城,持续提升东津新区城市综合功能。统筹整合襄阳都市圈的优势资源,抢抓重要战略机遇,积极推动资源开发、流域整治、科研创新、产业基金等项目,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北交投还将当好新能源基础设施、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建设者,积极推进汉十高速综合能源补给走廊建设。依托襄阳都市圈物流枢纽区位优势,谋划推进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汽车、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打造规模大、质量高的综合型物流园区。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襄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院内) 联系电话:0710-3534576 邮编:441021
派驻纪检组电话:0710-3511289    地址:襄城区荆州街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6000040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70号 鄂ICP备19012107号-4 网站地图
总编辑:陈波 责任编辑:高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