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发改动态
改革攻坚 笃行满目新——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二
信息来源: 襄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09 11:01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改革风劲,砥砺扬帆。

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果,镌刻着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改革步履铿锵的印记——

过去的一年,襄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一体把握省委“四个五”和“三个统筹”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取得积极成效,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锚定目标 凝心聚力?下活改革“一盘棋”

把准方向,方能行稳致远。

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建立“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学习机制,把学习贯彻党中央改革部署、省委改革要求作为市委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做到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研究部署和推动落实。

2024年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改革专题会6次,《推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和严格规范管理的意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多个方案发布实施。

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分3期对县处级干部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集中轮训,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好悟思想、提能力、长才干。

全面深化改革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实现关键突破。

围绕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科学谋划71项重点改革任务。召开全会研究出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的意见》,围绕经济体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生态文明体制等谋划了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并制定分工方案督促落实。

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建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健全战略谋划和规划统筹机制,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促进机制,完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提质机制,健全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市域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制度机制创新促进责任落细、改革落地。

只要肯下决心,改革就有办法。难度再大,也能办成。

过去的一年,襄阳激荡着一幅勇当开路先锋的改革春景——

襄阳自贸片区4项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自贸片区经典制度创新案例汇编,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居内陆地级市片区首位;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获评“2024数字中国百景新锐奖”,荣登“2024智慧城市先锋榜”,创新经验被省《改革简报》专题刊发;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高度肯定,多次在全国推进会上交流经验,参与起草首个政务服务领域国家标准《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建设指南》;

谷城县创新五项机制推进强县工程以及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堰河做法”在全省推广。

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宏大场景,一项项成效显著的改革实践,体现了全市上下合力推动各领域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处攻坚的担当与作为。

勇涉险滩 敢破藩篱?抓出发展新气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勇立潮头,改革者胜。

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必须科学把握省委赋予的“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定位。

拉升标杆,加压奋进,全力提升发展能级,襄阳正打造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联动鄂西北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典范。

担责抓实,靶向发力。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试点探索,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促发展——

大力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全市供应链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组建襄阳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目前上链企业近700家。湖北首家县域综合型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襄阳地方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

大力推进大财政体系改革。深化国有“三资”清查盘活,创新盘活思路,探索“三变”路径,总结推广25个典型案例。“三资”盘活、债务化解、政府投资项目“两算”等经验在全省推广,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

大力推进营商环境革命。“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上线主题事项150项、“自助办”事项1480项,跨域通办事项达1120项,全市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可网办率达99.9%。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成功首发“襄阳—广州南沙港”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达10条,新增国际友好交往城市4个。

科技教育人才的基础支撑作用积极彰显,有力度——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湖北隆中实验室2项成果入选湖北实验室20项标志性成果,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企校联合攻关的2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倍增行动,2024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75.5亿元,位居全省第三。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组建襄阳人才集团,新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100余个、硕士及以上人才2000余名,人才总量达115万人。襄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

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师生满员,湖北文理学院新增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市县一体推进教联体建设,全市652所学校纳入教联体,覆盖面达96.6%,创建省级示范性教联体9个。

随着一项项实施方案和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全市上下坚定改革方向、保持改革韧劲,体系化抓推进、促落实,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携手共画“同心圆”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

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4年,襄阳推行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新生儿出生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真正实现“不出医院门,待遇落地享”。

市民生活越来越便利的背后,是襄阳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通过改革创新,襄阳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城市。

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积极推动“数公基”试点提质增效。

高标准建设“一标三实”、编码赋码、CIM等城市公共基础平台;先后编制标准规范42个,探索制定的识别代码编码规则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开发城市排水防涝、桥梁隧道、燃气管网、数智安居、义务教育招生等14个应用场景……襄阳不断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就是要让普通人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基层减负,有力度——

2024年6月,枣阳市以表格减负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出“一套表格精减、一个枢纽集成、一个平台服务、一套机制管控”工作机制,将基层年度填报表格数量从341项减至41项,减幅达88%。

医疗改革,有深度——

全省率先试行公立医院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制;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服务患者26.8万余人次,节省费用约1186万元。

住房保障,有温度——

成立市级保租房运营管理平台,开发定制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市筹集保租房13745套,3.3万名新市民圆了“安居梦”。

文化强市,有厚度——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马跃檀溪、涧南园(孟浩然故居)等文化遗址加快修复,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襄水街建成开放,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成功举办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形成媒体融合“襄阳模式”。襄阳融媒体中心作为唯一一家地市级媒体在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作主旨发言,参与制作的广播剧《问天》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意见,划拨经费500余万元给予支持,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内生动力和艺术创作生产力。

生态保护,有强度——

印发《襄阳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完成盐池河等9条小流域规划编制,启动189个规划项目,已完成117个。

深入开展汉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28个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健全完善南襄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2024年1月至11月,襄阳市PM2.5同比下降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达576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量55%;19家企业入围省级绿色制造名单,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75家。

一项项创新务实的改革举措、一次次奋发有为的改革实践,进一步打破了制约束缚,释放了发展效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古城内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改革蓝图激荡人心,奋进路上斗志昂扬。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新的起点,襄阳将不断增强重点改革牵引力、科技创新驱动力、营商环境软实力,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襄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院内) 联系电话:0710-3534576 邮编:441021
派驻纪检组电话:0710-3511289    地址:襄城区荆州街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6000040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70号 鄂ICP备19012107号-4 网站地图
总编辑:陈波 责任编辑:高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