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带”字引领,筑牢成长根基。枣阳市发改局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在调研走访、工作调度中常态化带领1 - 3名青年干部全程参与,带着他们到企业里跑、到项目上看、到业务里练,力求每名青年人才“一年跟着干,两年带头干,三年成骨干”,实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打破以往“定向股室、单一培养”的固有模式,以“一人多能”为目标,邀请“两办”办文办会专家、襄阳市局业务专家和枣阳市发改局各股室业务骨干,结合青年干部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知识盲区,每周开展专题授课,不断拓展知识面、积聚新能量,确保年轻干部精通业务、快速成长,推动发展改革工作走在前、出亮点、见实效。
二是“练”字筑基,打造过硬本领。坚持梯队式培养,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青年干部成长。创设“发改青年成长充电站”,通过每天推送各类学习材料提升干部专业理论储备;依托“发改业务大讲堂”,每周安排青年干部领学最新政策、讲解一个常见文种的写作方法,推动“人人上讲台、个个当教员”;编写发改业务知识应知应会工作指南,供新入职、新接手工作人员参考参照,加速成为发改工作的“行家里手”;成立3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力的信息宣传小组,建立“宣传稿周通报”工作机制,在评比中实现争先进位,2025年已有立项争资、作风建设、粮食安全、营商环境、小微企业等领域70余篇信息稿件被各层级媒体采用。
三是“转”字赋能,培育复合人才。推行“3 + X”岗位历练计划,新入职年轻干部统一安排至枣阳市发改局办公室,进行3个月基础历练。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岗位调整机制,充分考虑每位青年干部的专业背景、能力特长和职业规划,根据干部成长需求灵活调配岗位,确保每名干部至少经历2个以上岗位锻炼,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通过多岗位实践,帮助青年干部拓宽工作视野,打破专业局限,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发改工作中的复杂情况。
四是“育”字增效,护航健康成长。构建“1 + 1”精准传帮带机制,紧抓新入职干部1至3年塑造黄金时期,实施班子成员、老干部、业务骨“一对一”结对培养机制,逐人制订培养方案,针对干部不同特点实施精准引导;充分利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拉练“三集中”行动,组织青年干部全员参与,用最快速度助推新同事转变角色、投入实战。常态化开展“零距离”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疏通思想堵点。实行“日常考勤+能力作风”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为重点,开展“机关模范股室”“月度模范标兵”评比活动,将重点工作中的表现与年终评优、职级晋升挂钩,激励青年干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