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位于谷城县的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前轴车间里,重达300公斤的铁路芯轨锻件被智能机械精细抛光,火速下线,单班产能翻番。 “为协助完成技改项目,谷城组建了专班,把产能调度室直接搬进车间,干部每天和我们一起盯进度、解难题,终于把日产能从500台提升到750台,为上半年10亿元销售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公司副总经理桂春堂说。 当服务企业的“坐标系”从办公室转移到生产线,当干部身份从管理者蜕变为“服务员”,工厂内的机器轰鸣声和大干快上的呐喊声相互交织,奏响了产业发展的最强音。 今年以来,谷城通过调整城镇开发边界,顺利推进化工园区调区扩区工作,吸引了投资200亿元的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以及新塬科技、华林特钢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为汽车零部件、资源再生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目前,谷城规上工业企业达228家。 “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谷城县科技经信局负责人魏发兵说。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谷城把全省“两山”转化示范地堰河村作为标杆,各地选出18个村(社区)开展“富民强村”标兵竞赛,努力实现“书记强、发展好、乡风正、环境美、治理优”五大目标。 五山镇熊家岗村大规模种植朝天椒,新建冷链物流中心,把干辣椒卖到了全国各地,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收入;茨河镇前庄村成立红心柳贡米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8个村资源共享,按交易额返利,增加农民收入,仅上半年给农户的分红就高达86万元;石花镇将军山村打造的450平方米农耕书屋常常座无虚席,暑期托管班累计服务2000多名乡村儿童,成为农村新的文化地标…… “学堰河、赶堰河、超堰河,全县培养了一批‘闵洪艳式’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诞生一批‘堰河式’乡村振兴示范村,仅堰河周边的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谷城县委组织部负责人欧阳斌说。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谷城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聚焦“上学难”民生痛点,下定决心破解。 城关镇邱家楼社区的工地上,一座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正加速建设,计划9月1日开学。这所学校总投资1.74亿元,新增学位2100个,已经满额招录学生。 “硬件全部按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的,节能环保非常到位,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绿色理念带来的效果。”谷城县教育局负责人杨爱民说,为配强师资力量,谷城县人民政府与襄阳四中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将这所学校定名为襄阳四中谷山学校;襄阳四中将选派多名骨干教师驻校教学,让谷城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惠及周边3.2万个家庭。 “我们始终锚定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目标,务本务实、真抓实干,用作风强化要素保障,用担当厚植民生情怀,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民生温度。”谷城县委书记涂世平表示,将用好“五化”管理平台,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加快推进18个重点项目和8大类民生实事建设,上下一心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