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8月26日,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召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带领下,全市上下深入落实全省支点建设部署,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务本务实、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牢记殷殷嘱托、勇担历史使命,保持定力、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不断开创襄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岩表示,高新区将坚持“五个高地”发展定位,紧紧抓住市“四大家”领导高新区现场办公会机遇,用好市级层面推动解决高新区重点难点问题和招商项目向高新区聚焦两个机制,加大立项争资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换挡提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破局成势。统筹发展改革稳定,化解信访积案,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高新力量。
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平武表示,东津新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笃定目标奋勇争先,坚持引增量与挖存量并举,以招商引资、立项争资抓好增量项目,以要素保障、加速发力推动存量项目开工落地。坚持扩总量与提质量并举,以科技为翼、产业兴城,提升产业层级。坚持补短板与扬优势并举,推动人口集聚。坚持抓局部和促全局并举,提升区域带动力。
市委委员,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平表示,鱼梁洲将认真落实全会精神,打造品质更高的“生态之洲”,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动能更强的“活力之洲”,以“两资三能”工程夯实基础设施,引进优质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谋划精品赛事。打造环境更优的“和谐之洲”,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干群和谐、人与自然共生、社会大局安定。
市委委员、樊城区委书记郭方芳表示,樊城将在助力全省建成支点和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拉升标杆、乘势快进,以“两资三能”工程为抓手,全力扩投资、强产业、增动力、提能级,奋力冲刺千亿级、争当全国百强区。推动支撑性项目加快建设、支柱产业强链聚能,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治理升级、民生改善,奋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商贸物流枢纽和全国性化纤纺织智能制造基地、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区。
市委委员、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表示,襄州区将聚焦“能级”,突出“功能”,推进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不断提升,夯实市级战略实施的“支撑点”。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主动对接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唐白河、白河(航运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圆通、港航等现代物流业,增强枢纽功能。深度融入全市“三区协同”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增强推动城乡融合、辐射南襄盆地的桥头堡作用。
襄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红表示,襄城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紧扣全年目标任务,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进襄城经开区转型,推动重点工业项目投产,加快文旅资源整合与景区创建。持续抓好“两资三能”工程,加强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支持企业技改扩投资。持续释放消费供需活力,开展促消费活动,推进电商产业园发展。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好襄阳古城片区风貌改造提升工作,抓好沿线环境整治,加快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深化乡村振兴“四项行动”,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市委委员、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表示,南漳将以更大担当、更实举措、更优作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提升能级上,发挥精细化工比较优势,打造百亿级“硫磷钛铁钙”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发挥“土特产”比较优势,打造50亿级奶牛全产业链。在做强枢纽上,加快2条高速公路南漳段、6个国省道改建项目及两个高速公路互通出口建设,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市委委员、保康县委书记李云表示,保康将务本务实、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抓“两资三能”工程,“一企一策”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用好“五化”管理平台抓项目建设。加快磷化工绿色转型,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强链补链。推进城市更新与运行管理,深化乡村振兴“四项行动”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融合。兜牢民生底线,加快打造“一区三地”、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
市委委员、谷城县委书记涂世平表示,谷城将主动融入支点建设,加强与老河口市产业组团发展,深化与保康县“飞地经济”合作,打造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抢抓磷化工、硅化工产业发展机遇,成为谷城、宜城、保康化工产业“金三角”重要支撑。聚焦磷化工、硅化工产业链引进延链补链强链企业,加快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兴发新材料硅化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日投产。
市委委员,枣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孔令波表示,枣阳将扛牢全国百强县市的责任担当,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谋划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和襄高速、通用航空机场及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力促枣商企业做大做强,推动32个项目加快建设,25个项目竣工达产,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开局争取更大主动。
老河口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章新表示,老河口将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全会精神,突出发展主线,直面短板不足。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有限的资源和要素倾斜到招商和项目一线。突出民生保障,巩固老河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关注民生所需,让群众对发展可感可及。
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人选王迪表示,宜城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围绕精细化工园区和临港新区,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煤磷化工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全力打造投资、产值“双千亿”的煤磷化工产业和汉江流域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为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宜城新动能。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阮莉莉表示,全市发改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以支点建设“七大战略”为引领,推进“两资三能”工程,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3项重点工作,坚持“五化”管理,做到“五个聚焦”。聚焦扩大投资,抓实立项争资和项目管理;聚焦产业发展,抓实现代服务业、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业;聚焦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发展困难;聚焦顶层设计,编制“十五五”规划;聚焦防范风险,守好粮食能源安全底线。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襄阳古城(市隆中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晓琼表示,将强化融合思维,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坚持保护与活化融合,高标准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展现襄阳历史文脉的标志性文化地标群落。推动供给与消费创新,培育消费新场景,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促进城乡与区域协同,服务乡村振兴,深化跨区域文旅合作。优化文旅环境与服务品质,强化宣传推广,推动襄阳文旅产业迈上新台阶。
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福平表示,市行政审批局将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开展“三谈两带双激发”活动,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奋勇争先、奋力作为。在服务“两资三能”工程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高效审批服务。推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进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试点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深化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市委委员、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魏玮表示,市委社会工作部将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攻坚“两个覆盖”,深化“我为新就业群体办实事”,建设30个“蜂享+”新就业群体能量站。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探索44个“有事襄商”村级议事协商平台,实施35个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建立市县乡村4级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体系,推进全省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试点工作,培育22个“襄当行”志愿品牌项目。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习德成表示,市科技局将聚焦“两资三能”工程,以用为导向激活科创平台功能,加快科技成果熟化与应用,在政策供给、平台支撑、要素保障上协同发力,推进创新生态建设,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00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实施市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项左右,为襄阳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支撑。
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斌表示,全市审计机关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融入发展大局。围绕市委全会目标任务谋划审计项目,精准实施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推动问题整改,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万述永表示,市税务局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各项部署,纵深推进税务领域改革,依托“强基工程”,建设效能税务。坚决扛牢组织收入主责主业,为地方发展提供坚实财力支撑。围绕“无感化”征管和“无界化”服务,以管理精度和服务温度双轮驱动,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
市委委员,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柯剑表示,市财政局将强化保障能力,实施财源税源扩量提质四大工程、收入征管提质增效五项行动。深化立项争资,抢抓政策机遇谋划储备项目。优化财力统筹,树牢“过紧日子”思想,集中财力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保障,为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蔡金海表示,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和流域综合治理效能,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优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绿色低碳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等,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汉江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国梁表示,汉江国投将全力推进“两资三能”、“五化”管理及“十三项重点工作”,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聚焦内部挖潜塑能、外部招引补能、制度倒逼提能,实施能力提升革命,锻造过硬队伍,以“铁打”的精神快干实干,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集团“十大产业”,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投力量。
襄阳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峰表示,襄阳人才集团将拓展高端人才猎聘、人才教育培训等业务,运营盘活青隽城人才社区资产,打造襄阳人才创新港,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器、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争3到5年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标杆企业,将襄阳青隽城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高品质人才社区。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茂松表示,全市水利部门将保持担当自觉和奋进姿态,在服务粮食安全、项目建设、水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更加奋发有为。实施“两资三能”工程,谋划引丹灌区现代化改造、长山灌区新建等项目,争取更多水利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斌表示,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各项部署要求,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推进“两资三能”、“三区”协同、文旅融合,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施滨江大道、隆中大道环境整治,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改革。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更新,让老城留住乡愁、新城彰显特色。以底线思维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排查市政设施隐患,推进水源替代、排水防涝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雷静表示,邮政管理部门将多措并举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拓展延伸服务链条,加强与综合交通、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衔接,创新电商物流新模式,助力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降低农村运输投递成本,巩固扩大助力农产品上行成果。深化“人工智能+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支持智能云仓、无人配送、低空物流等发展。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党组书记程谦武表示,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将坚决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做好主动结合的文章,明确工作目标方向。做好务本务实、真抓实干的文章,高质高效推动国家和省级重要改革试点落实落地,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
增强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
把牢政治方向?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扛牢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七大战略”,着力提能级、优质效、增动力、强功能,在助力全省建成支点上走在前、挑大梁。
强化政治担当?增强“届有任期、任有预期、事有周期、绩有潜期”意识,更大力度实施“两资三能”工程。
推动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聚势开新。
找准比较优势?站位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分析、整合资源。
培育比较优势?塑造科创新优势、擦亮城市新名片、打造开放新高地。
转化比较优势?壮支柱、布新局、调结构,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努力在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建功立业。
锤炼铁打的意志?不服输、不畏难、不动摇。
统一铁打的行动?上下同欲、真抓实干、令行禁止。
精进铁打的本领?提升专业素养?增强统筹能力?注重把握规律。
铸就铁打的实力?强化经济实力?优化发展格局?夯实民生保障。
凝聚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大合力。
加强党的领导、激励担当作为、持续改进作风、坚持团结协作。
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半年答卷”。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
立项争资
1至7月争取竞争性政策资金155.4亿元
招商引资
上半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17个、总投资2684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
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
对8000余家“四上”企业开展全覆盖调研服务,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实际困难2054个;推动207家企业进行数智化改造,新增智能工厂84家;与33家企业签订“一企一策”培育协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劲
1至7月新能源整车产量同比增长31.7%,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6.9%
消费提振有力
限上新能源汽车类、节能家用电器类、智能手机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6%、20.2%、69.1%
文旅热潮奔涌
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7%、16.4%
创新活力迸发
1至7月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精准响应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11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85.2%
外贸量质齐升
1至7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襄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老河口同步获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至7月新增经营主体15.1万户、同比增长8.7%
生态治理有效
1至7月优良天数比例75%、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