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历史上的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 2021-04-16 10:52      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
打印 分享到: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乐山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区,温度、湿度差异较大,孽生多种致病生物。域内人们有不同生产、生活习惯,存在着广泛的易感人群。疫病流行,绵亘古今。乐山历代政府和民间亦“防控”之举,为控制、降低、减少瘟疫流行作出各种努力。有些举措,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历史上乐山地区疫病频发

霍乱、天花、伤寒副伤寒、麻疹、痢疾等危害最大

古人将各种传染性疾病泛称为“瘟疫”,亦称“大流行”,其中乐山地区危害性最大的是霍乱、天花、伤寒副伤寒、麻疹、痢疾等。实际上,新中国建立前,预防医学落后,乐山地区烈性传染病连年不断。只不过没有大规模流行,加之没有严格的疫情统计上报制度,所以史书不载。凡是记载下来的,都是波及面较大,后果严重的瘟疫。

据民国《乐山县志》载,清道光十四年(1834)夏,乐山县城区发生大疫情,“四门日出(一种小棺材)百余,贫无棺者尤众。澄地浆水饮之,乃止。

据《360足球直播:志》《360足球直播:卫生志》《360足球直播:(县级)卫生志》载,清光绪十七年(1891)至民国38年(1949),乐山(含眉山)发生较大疫情38次,死者万计。主要急性传染病发生情况有:

霍乱,旧名“虎列拉”,俗称“麻脚瘟”。新中国建立前域内几乎年年发生,每隔几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民国5年(1916),峨眉县霍乱感染699人,死亡537人。民国28年,犍为、乐山、夹江3县发生霍乱大流行,犍为清溪每天死亡20~30人,有一户7口死6人,棺材售空。民国29年至33年,乐山仁济医院、福禄分院收治霍乱病人247人,死亡73人。民国34年,乐山县城区发病人数200余例,沿街所见之棺材火板(匣)日必数起。太平、平兴、五通桥病者相继出现。牛华安居街(今二街)一带死亡极多,人不敢从街经过,午后即成死巷。竹根镇盐码头患霍乱病者50人,死亡20人。民国35年,犍为县孝姑镇霍乱流行,患病200余人,最多的一天死亡20余人。国民党三二补训队一个连官兵百余人,10天内死去70余人。民国36年,峨眉县霍乱流行,燕岗乡和平村死亡80余人。

天花,俗称“烂豆子”。民国5年,峨眉县发生天花699人,死亡225人。民国20年,犍为县天花大流行,该县孝姑区龙溪乡火箭村双瓦房组,至20世纪90年代尚有70%左右的老农留下麻面。民国24年,乐山县天花流行,发病40人。民国35年,沐川县天花流行,发病422人。1950年,乐山地区天花发病552人,死亡135人,其中夹江县发生天花239人,死亡69人。1951年,乐山地区天花流行,发病1793人,死亡438人。其中,犍为县发生天花180人,死亡25人;夹江县发生天花41人,死亡9人。

麻疹,俗名“出麻子”。民国5年,峨眉县发生麻疹446人,死亡344人。民国31年至37年,乐山省立医院收治麻疹病人423人。民国38年,峨眉县麻疹大流行,死亡千余人。1955年,乐山地区发病46021人,死亡698人,病死率1.49%。1965年,乐山地区发病58451人,死亡247人。

伤寒副伤寒。1846年,乐山伤寒大流行,1—9月死亡接踵,计约上千。民国5年,峨眉县发生伤寒798人,死亡621人。民国24年,五通桥发生伤寒151人。民国31年,乐山县发生伤寒147人,死亡3人。民国32年,夹江县发生伤寒61人。民国36年,五通桥发病55人。1987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温水凼立克月坝4个彝族组发生伤寒70人,死亡5人;市中区通江乡发生伤寒31人。1989年,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岩乡挖基村发生伤寒60人,死亡4人。

痢疾,俗称“打摆子”。清光绪八年(1882),夹江县发生痢疾大流行,死者甚多。民国时期,乐山痢疾连年流行。民国5年,峨眉县发生痢疾1056人,死亡691人。民国6年9月11日《国民公报》载:“犍为、五通、竹根滩、磨子场一带,水灾后痢疾流行,得者十之八九,呻吟声不绝于耳。”民国31年,乐山省立医院收治痢疾338人,死亡11人。民国36年,夹江县发生痢疾408人,死亡2人。民国37年,仁寿县发生痢疾1631人,死亡258人。

出台传染病管理制度

设置防疫机构,及时呈报各种疫情

明正德五年(1510),嘉定州所辖夹江、犍为、峨眉等地设“医学”“养济院”,管理卫生行政和医学事宜。

清代始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从民国起传染病管理趋向法制化管理。

清宣统元年(1909),朝廷颁布《预防传染病章程》,共十七条,对传染病的管理进行明确规定。第一条为“本章程所谓传染病者,霍乱、瘟疫、痘疹、白喉及其他容易传染之病皆包含之。”第二条规定“前条所指容易传染之病,当行预防后,应由该管官临时指定之。”第三条“有得传染病及因传染病死者,应于当日速行呈报该管巡警局。”第四条“患传染病者,应从巡警局之批示用清洁及消毒方法。”第十一条“医生诊视传染病时,须将消毒及清洁各法告其家人,并即时呈报该管巡警局。清洁法有扫除、洗涤、疏浚、搬运。消毒方法有焚烧消毒、蒸晾消毒、石灰消毒、药品消毒。”

宣统三年(1911),发布疫情报告律令:“各管地有无疫患(疫情),必须五日一报,市、州、县以上,有疫毙人数,应报呈。”

民国17年(1928),政府颁布《传染病防治条例》,规定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或因传染病致死)之亲属及接触人为义务报告人,需在发现病人24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卫生主管机关。保甲长、警察及医生、护士发现传染病人应在发现后24小时内向卫生主管机关报告。

民国17年,乐山各县卫生防疫工作由民政部门管理,居民清扫活动由巡警督办。民国24年,遵照四川省警视厅卫生科制定的卫生章程,乐山辖区各县陆续建立县卫生院,对卫生宣传、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食品、饮料检查等事项进行监督,域内卫生防疫开始有比较统一的机构负责指导解决。同期,犍为、井研、峨眉等地由警察局、银行、医院、红十字会、民政等部门组成“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宣传清洁运动、禁烟、禁赌等。民国30年至37年,各县先后成立夏令卫生运动委员会、县卫生委员会,主要开展卫生宣传,组织防疫队检查清洁,讲解卫生常识,改进地方卫生事业,开展民众教育,管理时疫流行,促进民众健康,实行夏令清洁卫生措施。至此,形成乐山近现代医学史上传染病救治及疫情的防控机制。

民国34年,乐山县汲取第一、二次霍乱流行造成的血的教训,成立乐山防疫委员会,下设总务组、宣传组、防疫组、督导组、检查组,乐山行政专员公署召开第一次卫生防疫会议,筹集经费,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有组织有纪律的防治。

历朝对疫情多有防控

“隔离”为首,及时赈济

历朝历代均重视对疫情的防控,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救治与赈济。

当疫情出现时,首先是采取“离间”,即今天所说的“隔离法”。一种是收容式隔离,在寺庙及空旷之所等专门开设“疠人坊”,收治传染病患者。另一种是强制性隔离,官方或地方在疫情区封锁各进出道路,并派兵丁镇守。据《汉书·平帝纪》记载,汉代朝廷采取的办法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即政府给灾民免费发药,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的同时,专门腾出空房子来安置患者。这种做法是中国设立传染病医院和实行医学隔离之始,历代沿袭。民国时,当乐山出现疫情时,也多采取此法。

民国34年7月14日成立“乐山霍乱隔离医院”一所,规定:霍乱病人入院不收费;入院后未经主治医师许可不得出院、严禁探视;病人不治死亡后,立即装棺移出,最多不得超过四小时,埋葬由警察局派人予以监督。仁济医院也设隔离病房一间,协助收治病人。为防止疫情扩散,乐山省立医院派保健科人员在车站、码头设立交通检疫注射站,对往来行人实行检疫注射,隔离较严。对流行性脑膜炎采取隔离治疗,提倡戴口罩,少在公共场所逗留,注意饮食卫生。

在开展防控的同时,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还有:

加强宣传,对广大群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卫生宣传教育。办板报、散传单、出版卫生知识咨询小册子,通过乐山《诚报》《扫荡报》宣传霍乱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提倡学校卫生,组织学生上街讲演。民国34年,陈特思医师撰写《预防霍乱常识》,由乐山省立医院印成传单5000张,张贴在各居民门口。

整治环境卫生。开展环境普查,提倡消灭害虫,派警察督促群众和清道夫每日打扫街道,管理厕所,择定饮水码头。卫生院稽查警察局疏通污水……不服制止者,送警察局处罚。民国32年,乐山县出台《乐山县整理市容实施办法》,共27条;制定茶社、浴室、旅馆卫生检查记录表。乐山省立医院制定灭鼠、灭蝇实施纲要。乐山《诚报》为调动群众消灭害虫的积极性,发布公告,特备酬金收换苍蝇、老鼠、生蛆。民国32年,乐山县中心卫生院会同经常、卫生稽查出面督导清除城内垃圾16处,疏通污水沟4处、长432尺,参加夏季卫生检查31次。

发动社会行政力量防疫。公元980年,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高僧茂真将干燥的天花痂皮粉吹入儿童鼻中称鼻痘,达到自动免疫天花目的,开世界人工免疫法的先河。民国34年,乐山救济院设诊断所两处,每日义务应诊,多数中医自制霍乱痧药,免费广为奉送。民国35年5月1日,乐山县开始在城区各街道、公路、水陆码头、车站站岗设卡,建立防疫注射霍乱和痢疾疫苗卡片,由检疫站检查,对无防疫卡片或卡片上防疫注射未达到要求的,均先劝其注射后放行,必要时强制注射。组织防疫注射组到机关、学校、厂矿、保甲为群众免费预防注射,板厂街、府街、河街由卫生院长和卫生稽查调查后,派人会同警察挨户注射。是年,全县注射16893人,最高时每天注射超过500人。乐山县政府委托乐山省立医院召集当地的医生护士在春秋两季为儿童开展预防天花种痘工作,牛痘苗用费由县政府预算开支,各地种痘进度须按时向县政府上报,由县政府上报360足球直播:。1940年4—6月,犍乐盐区牛华溪诊疗所免费种痘1093人。

此外,一旦发生瘟疫,政府派遣官员到疫区发放银两,以便安葬逝者,避免腐尸传播疾病;设置粥厂,赈济疫民;对水井加置封盖,防止瘟疫对水源的污染,同时疏浚沟渠,及时排泄城中污水。

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办公室

心连心服务热线:0833-12345

网站标识码:5111000002

承办:市数据局

技术电话:0833-2096881

蜀ICP备120111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