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襄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扛牢扛实区域重点城市使命责任,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携手十堰、随州、神农架等城市互融共进,为全省构建多极支撑、竞相发力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实现“三个明显变化”。
省域内做强支撑,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接连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四年实现两连跳,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和全国城市50强。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40%以上,成为全省唯一、全国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首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50强;成功举办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入选全国“长红城市”30强,年接待游客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人次,国内知名度持续提升;多国驻华使节和机构代表团来襄参观访问,“诗意襄阳好风日”宣传视频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全市国际友好城市达到10个、友好交往城市达到27个,国际知名度不断攀升。
区域内强化协同,引领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73公里,形成五向(武汉、西安、郑州、重庆、荆门)高铁格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9公里,建成“三纵两横一环两支”高速公路网,汉江襄阳段航道建设融入长江和“汉湘桂”两大黄金水道,实现千吨级船舶通江达海,襄阳机场航线基本覆盖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围绕全省“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襄阳会同武汉、十堰和随州打造“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联合宜昌、荆门、荆州共建“国家级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引进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湖北联投磷煤氟产业基地等一批重量级项目,携手随州率先建成全省首个跨市域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协同更加紧密;推动建立“襄十随神”跨区域河湖长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和跨市流域联防联治机制,促进“南襄荆荆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十堰联合申报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入选全国示范项目,与神农架林区完成全省首笔跨市排污权交易,和十堰同时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生态联防更加有力;鄂豫陕甘4省15个城市在360足球直播_体育即时比分-投注*官网成立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跨区域协作联盟,全市“跨域通办”平台上线事项1120项,“襄十随神”联动举办各类交流合作活动上百次,公共服务更加便利。
市域内加强统筹,城乡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襄阳立足“山水城洲”相融共生的特色风貌,统筹推进新区建设、古城保护、旧城更新“三区协同”,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提速提质,襄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现代化大型场馆投入使用,生态城华侨城、民发世纪城两大片区初具规模,古城保护利用破局起势,昭明台—县学宫、铁佛寺、长门遗址公园三大片区改造全面启动,东西门城墙联通工程正式启动,城市更新扎实推进,成为全省第二个拥有完整快速内外环线的城市,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全面形成,入选全国第二批城中村改造试点城市,获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和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中心城区承载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总量占比提升至64.3%,枣阳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进位至第73位,老河口、谷城、宜城跻身赛迪县域经济中部百强,县域支撑坚实有力;全市2434个村全面完成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11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连续四年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获得“好”的等次,枣阳、老河口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孟艳清表示,“十五五”期间,襄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锚定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全力推动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整体提升,努力成为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和关键支撑,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