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他主动公开文件
襄阳市发改委关于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公示
信息来源:襄阳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5-01-13
索引号: 011158671/2025-01196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公开日期: 2025-01-13
标题: 襄阳市发改委关于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公示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终止时间: 来源:

按照《襄阳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将襄阳市发改委2024年履行生态保护职责工作情况予以公示。

一、积极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

(一)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目标引领作用。2024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查,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国家碳达峰试点(襄阳)实施方案》。方案结合襄阳实际,科学提出了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现代化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完成省定单位GDP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1.4%;实现重点行业数字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全市城市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到203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绿色低碳工业体系,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智慧低碳城市。

(二)建立三张清单,着力推动措施落地落实。一是制定试点任务清单。市发改委结合襄阳资源禀赋特点、碳减排难点,以及各领域当前碳达峰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节能潜力挖掘、能源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试点城市建设的24项任务。二是细化责任分工清单。为确保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扛起责任、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根据市政府指示,市发改委聚焦试点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的责任分工清单,建立了季调度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增效的管理机制和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系统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三是建立重点工程清单。围绕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主要目标任务,市发改委全面摸排了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建设情况,建立了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及攻关、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和数字技术应用等重点工程项目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已谋划重点工程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318.15亿元。

(三)把控创建节奏,试点成效初步显现。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聚焦“6+2”重点产业,大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迅猛增长,1-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448.72亿元,同比增长40.39%;新能源汽车产量6.60万辆,同比增长125%。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8.1%,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2家、省级48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3个、省级6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个、省级1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省级1个。二是节能潜力深入挖掘。紧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建立并不断完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督促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2024年以来,累计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34个,总投资超百亿元,减少碳排放近10万吨。积极推动全市39家1万吨标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效诊断,实现全市重点用能单位2024年度节能监察100%全覆盖,指导用能单位依法用能、科学用能。三是绿色低碳创新体系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建成3家节能环保领域实验室、5家节能环保领域校企联合创新中心。隆中实验室高标准运转,在研项目70余项,2项成果被列入湖北实验室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不断强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75家,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7个,争取资金3930万元。举办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20余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60余项。

二、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一)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等新能源。新集水电站4台3万千瓦机组于3月31日并网发电、投入运营,可年发电量约5亿度。协合襄州襄北风储一体化风电场二期100MW项目、湖北华电襄城卧龙6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全容并网。宜城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二期项目、华润电力老河口200MW风电项目等一批风光发电项目落地开工、加速建设。积极推进襄阳华侨城可再生能源站建设,使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为58万平方米建筑物提供热能,目前项目一期、二期均已建成投运。

(二)大力发展储能建设。装机规模180万千瓦,总投资118.24亿元的南漳县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主体枢纽工程通风兼安全洞已于8月13日顺利贯通,10月2日进厂交通洞正式开挖,主体工程已有序启动建设。中节能襄州50MW/100MWh集中式储能电站等6个新型电化学储能项目已投入运行,国电投高新区100MW/5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新型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在建总装机560MW/1435MWh的储能电站建成后,将为襄阳电力系统动态平衡提供有力支撑。

(三)氢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抢抓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华润老河口风电、中电建枣阳光伏新能源制氢项目,致力于降低制氢成本,提升氢能供应能力;支持达安汽车检测中心规划建设集加油、加氢、充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站,招引上海宏景智驾公司来襄布局低碳氢加氢站,逐步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腾龙汽车公司固态氢燃料电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国债资金扶持,推动东风汽车建设研发中心新基地开展氢燃料动力总成研发,招引海联金汇、湖北锦鸿、九江思特克、北京氢澜、海南氢安等企业在襄投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项目,全方位提升氢能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水平,加速构建“制储运加用研造”氢能产业生态体系。截至11月底,全市发电装机规模总量达到1139.98万千瓦,较去年末新增装机18.87万千瓦,其中,火电500.77万千瓦,占比43.9%;光伏发电435.3万千瓦,占比38.2%;风电121.49万千瓦,占比10.7%;水电73.62万千瓦,占比6.5%;生物质9.0万千瓦,占比0.8%。风光水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39.4万千瓦,占比56.1%。1-11月绿色能源发电量达到92.96亿千瓦时,占比总发电量的37.37%,绿电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强公铁水联运枢纽建设

(一)推动襄阳铁路物流基地试运营。市发改委会同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服务,解决资金、用地等难题,目前襄阳铁路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并试运营。正式投运后将整合原东风铁路物流及襄阳北站、郜营站的铁路资源,打造现代化大型铁路物流综合基地,辐射周边城市。

(二)推动小河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发改委坚持目标导向,做好统筹协调,驻点督促项目进度,同步推进工程验收,实现了项目在2024年6月20日前通车目标,比计划工期提前半年,建设进度位居全省同类项目前列。目前小河港区疏港铁路II期已获省发改委核准,宜城市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市发改委将做好协调服务,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1月13日???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襄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院内) 联系电话:0710-3534576 邮编:441021
派驻纪检组电话:0710-3511289    地址:襄城区荆州街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6000040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70号 鄂ICP备19012107号-4 网站地图
总编辑:陈波 责任编辑:高其峰